依水而建的黄花沟综合公园成为保定首个低碳生态公园 王芳 摄
新颜值显露“宝地”风采
夏日,保定市环城水系的黄花沟中段沿线,树木葱郁,行人如织。一年多前,这里还是杂草丛生、淤泥堆积的污水沟。
黄花沟流经保定市主城区,曾长期疏于治理,“别说人了,鸟都不来”。2021年8月,保定市实施环城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,对黄花沟、府河、护城河等8条流经主城区的河段综合治理,治理总面积约1607.3公顷,总长度为71.1公里。而今,依水而建的黄花沟综合公园成为保定首个低碳生态公园。
环城水系水清河畅、景美林丰,将原有“群山西峙、众水东瀛”美誉的保定城包装得精美靓丽。城市公园群主题丰富、设施齐全,体育运动场地、各类赛事营地出现在城市角落。居于古城,推窗见绿,出门见园,已成现实。
“不逛西大街,枉来保定府。”保定西大街建于宋淳化年间,素有“直隶第一街”之称,曾是军政要地和繁荣商区。但前些年环境凌乱,街上多殡葬铺位。“这里离医院近,以前租金又低,自然就成了殡葬行业的首选店位。前些年站在街口望去,满是卖骨灰盒的店铺,私搭乱建更是见怪不怪。”一位生活在此十几年的“老保定”说。
2021年10月,保定市开展主城区聚焦城市管理“新颜值”行动,西大街开始改造。经过8个多月的修整,这条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老街道,重新焕发生机活力。街旁店铺林立,行人络绎不绝,灰色主调,红白辅衬,“中西合璧”的建筑风貌犹存。
“大街”好了,“小巷”也不能差。保定市在2022年完成132条曾经脏乱差的背街小巷精细化提升改造。背街小巷的华丽转身,将“功能齐全、交通顺畅、环境整洁、文化彰显”的城市新面貌带到市民家门口。
新场景丰富“宝地”内涵
保定在“服务首都、对接京津、联动雄安”的新定位中加快发展自己,着力打造创新保定、智造保定、山水保定、人才保定、文化保定5个标志场景,掀开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保定篇章。
直隶总督府、莲池书院、保定军校……是让老保定自豪的历史遗产。而今,全国书院之城、全国博物馆之城、奥运冠军之城、儿童友好城市……一个个叫得响、有特色的新标签,成了保定拿得出、有亮点的金名片。
位于保定市中心的莲池书院是清代著名书院之一,以前人们来此多是观赏莲花,领略园林之美,体会不到书院内涵和价值。保定市提出要打造“全国书院之城”,作为重点项目,2022年保定市与河北大学签约,以完全托管的方式,委托河北大学运营莲池书院,推进现代书院制建设。目前,全市书院拥有专、兼职师资1000余人,开展活动100余场次,惠及群众万余人。
保定市与北京“城六区”、天津主城区实现对接合作全覆盖,把京津的人才、技术、资金优势与保定自有的产业、人文优势紧密结合。全市与京津合作项目累计707项,总投资6833.3亿元,构建起“北京研发、保定转化,雄安创新、保定先行”的经济发展新格局,形成京畿重地新场景。
太行山高速、曲港高速通车,保定市区域内京昆、京港澳、大广三条高速互通,建成“京津保石”高速公路100分钟交通圈。保定市在河北首个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,高效承接首都物流功能疏解,联动北京空港、天津港口构建“京津雄保”地区陆、海、空立体物流枢纽网络,引领物流枢纽经济发展模式创新。
新赛道增添“宝地”活力
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说:“保定有产业基础、人才汇聚、协同创新三大优势,下一步将继续用好这三大优势,把智能、低碳、健康作为未来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向,围绕终端带动、数字经济、生命健康、绿色低碳,努力在新的竞争格局中赢得更大的发展主动权。”
——围绕终端带动,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。“长城的生态布局不是从今天开始,而是在今天收获。”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长城汽车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上说。2021年,长城迎来第1000万辆整车的下线仪式,正式成为国内首个聚焦SUV和皮卡品类进入“千万俱乐部”的车企。长城汽车构建了以保定总部为核心,涵盖欧亚、北美的“七国十地”全球化研发布局。
——围绕数字经济,做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集群。2015年4月28日,“保定·中关村创新中心”项目揭牌启动,这是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家创新中心。目前,中心入驻企业总数达到330家,其中京津企业78家,落地转化重点科技成果30余项。
——围绕生命健康,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切入口,推进特色专科引领、医产研教数融合发展的国际医疗基地。2021年以来,保定立足区位和交通优势,紧抓北京医疗资源外迁机遇,着力打造北京医疗资源疏解的“微中心”。
信息来源:半月谈 新华社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