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定是京津冀中部核心功能区中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,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》中明确提出打造京津保一小时交通圈、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等目标要求,明确了保定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,雄安新区加快建设,我市将继续紧紧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“牛鼻子”,聚焦首都都市圈建设,着力打造与京津一体化发展先行区,加快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。
协同发展,交通先行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市将围绕打造京津雄保“一小时交通圈”,积极构建“五纵五横四联两环”的高速公路网,规划建设“六横四纵”开放式城市快速路网络,大力推进京雄商高铁、雄忻高铁、石雄城际、廊涿城际、R1线保定东站至雄安段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进度,同步实施保定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,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,积极构建京南“米字型”区域铁路交通枢纽。
协同发展,生态优先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市将深入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要求,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方案,与京津共同建立传输通道城市污染治理“统一规划、统一标准、统一监测、统一执法、统一建设、统一共享”的一体化协同治理体系。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为突破口,共同推动一批重大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实施。到2025年,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,PM2.5平均浓度明显降低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省要求,稳步实现空气质量排名进位,持续好转。
协同发展,产业支撑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市将瞄准北京市未来高精尖产业,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、先进储能、装备制造、集成电路等“十大产业领域”与北京形成产业链配套,构建京津保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格局。持续深化与中关村合作,共建“一中心、一基地、多园区”,建设大院大所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区,带动形成“北京研发设计、保定产业化制造”的协同创新格局。到2025年,全市累计吸引北京市技术转移超过1500项,达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0亿元以上。
协同发展,联动雄安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市将对标“雄安质量”“雄安标准”,重点推进轨道交通、高速公路和骨干路网、水利、环雄安绿化、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等保障雄安新区建设五大领域重大工程。建立与雄安新区常态化对接机制,围绕规划、交通、产业、生态、营商环境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等领域探索“六个共同”。遵循城市发展规律,积极探索雄保廊现代化都市圈治理模式,精心设计现代版的雄保“双城记”。到2025年,雄保高水平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步伐。
协同发展,先行先试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市将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关体制机制改革要求,牢固树立问题导向,以解决跨行政区域的异地就业、就医、就学、企业资质互认等现实问题,积极探索政策分享、财税分成、生态补偿、标准互认等体制机制创新,建立与京津雄统一的人才流动、就医结算、社保转移、排放标准、油品供应、车辆通行等政策体系。同时,探索在环京地区设立试点,围绕重点领域与北京建立联动机制,开展先行先试。到2025年,力争推动试点区域在标准资质互认、税收分成、公共服务、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与京津实现统一标准。
来源:保定日报